從花蓮市區往太魯閣走,大約半小時車程可以到新城,新城鄉早期因為蘇花公路的每六小時開放通行的管制而成為重要的休息區,現在最熱門的佳興冰果室就是從當時營業至今。只是現在的新城鄉因為台9線改道而逐漸沒落,在這沒落的街道之中隱藏著新城天主堂這個造型特別、極具歷史意義的古蹟建築。
教堂裡保存的老照片記錄了當時的情境(照片翻拍自新城天主堂)
來到新城天主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大的鳥居,這種日本人專屬的神社建築為何會出現在這裡呢?1896年一名太魯閣賽德克族婦女慘遭日本駐軍強暴,當時賽德克人集體反抗突襲日軍在新城的監視哨,怒殺13名日本軍人,日本人為紀念這些殉難的軍人在新城鄉建造一座神社。這座帶著歷史傷痛的神社後來改建為新城天主堂,建造時保留了入口兩座鳥居、表參道及八座石燈籠,成為最具日本風格的小教堂。
目前在教堂仍然保留的日式建築有內外兩座鳥居(原本有三座)、八個石燈籠、兩對守護神獸等,神社主體建築在台灣光復之後被憤怒的同胞直接摧毀,現在看得到的只有基座以及聖母瑪麗亞的雕像。
這裡原本是神社裡的手水舍,現在改建為八角涼亭
新城天主堂建於1964年,主建築採用諾亞方舟造型建造,斑駁的外觀顯露出歲月的痕跡,現任神父戴宏基來自瑞士,他非常熱心的帶我參觀整個教堂。
他指著一座石碑說,這是整個教堂中歷史最久的,是什麼呢?就是紀念當時被殺日軍設置的紀念碑上頭寫的是"殉難將士瘞骨碑",「瘞」字唸意,是掩埋的意思。
教堂裡最令人喜愛的是那兩隊守護神獸,為神社鎮邪之物。在神父住宿房舍前方,第三道鳥居及聖母園階梯旁,各保存一對完好但造型較為奇特的石製守護靈獸。位於鳥居右側的靈獸,面朝左,嘴巴開開且含著一顆珠子(玉石),稱為「阿」;另一隻閉著嘴,則稱為「吽」。「阿吽」的音譯,分別代表萬物的「初期」與「結束」。
放置於神社入口,扮演守護神角色的神獸動物,日語稱為「狛犬」,是在神社門口或拜殿前面的一對獸類像,作用為守護和避邪。
與外觀相較,教堂的內部也非常精彩,聖洗石、大壁畫還有教堂裡莊嚴肅穆的氛圍都讓人心情平靜,神父很得意的指著窗戶上的14片彩繪福音玻璃對我說,這些是他從歐洲訂製再運過來的。
新城天主堂電話 : 03-8611722
新城天主堂地址 : 花蓮縣新城鄉博愛路64號
蘇花海岸美景,綿延21公里
清水斷崖位於清水山東側,自蘇花公路和平至崇德之間,綿延21公里 。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非常壯觀。當行車在山壁斷崖與無垠汪海之間,好像騰雲凌空,上有巨壁千仞,下是汪洋萬頃,真是驚 險無比,也感受前人拓荒築路的艱辛,眼前所見正是一篇山海與人的壯麗詩篇。在這裡還可以欣賞太平洋海天一色,山海對峙,以及海岸呈現多層次的藍色驚艷。
現在的蘇花公路清水斷崖路段,大部分重新建過,以開鑿新隧道來拓寬道路,而依傍清水斷崖 雄偉景色的蘇花公路臨海舊道,比較安全的路段則變成是寧靜優美的觀景步道。步行於舊道路,看著寧靜的山脈,俯瞰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的波濤,感受陣陣的海風, 宛如置身於一條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空中走廊,令人著迷。
文字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花蓮自由行旅遊網、野旅行
「多隧道」與「多水」是白楊步道的兩大特色。 「多隧道」,從入口到水簾洞,短短2.1公里的路程就有七個隧道,建議攜帶手電 筒備用;「多水」,為建水壩而開的白楊步道,整條步道沿溪而行,前段遇見的是立霧溪的支流瓦黑爾溪,後段所見則是立霧溪上游的塔次基里溪,一路極景不斷, 愛壯闊者可賞峽谷溪流,喜微美者可觀山壁苔流,還有隧道中小似雨滴、大至水簾樣的大水在黑暗中傾洩而下,可滿足與眾不同的心思。
歷史人文
白楊步道是1984年台電為了開發「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所闢建的施工道路之一,當時台電陸續完成6條施工道路,引起學界、媒體、營建署關注,擔心一旦 計畫完成,立霧溪中游的水皆被引用發電,下游河床將乾涸,靠立霧溪水切割所形成得太魯閣峽谷,將無水而難以繼續發育,峽谷景觀將大受影響,經建會彙集各方 意見決定擱置「立霧溪水力發電計畫」。白楊瀑布美麗的景觀,也因施工道路的闢建,才得以讓人容易親近。 文字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野旅行
驅車便能上達省道的最高點,日可賞光影為大地的顏著,夜可觀星賞月;夏花冬雪,美不勝收。 武嶺乃合歡主峰與東峰間的鞍部,位於昆陽之北,海拔3275公尺,是台灣驅車便 能上達省道的最高點,除西側有部份遮蔽外,四周山線盡收眼底。東邊觀景台位置極佳,可眺望層峰連天的奇萊山群及合歡山坡綿延的箭竹草坡,視野壯麗遼闊,於 晨昏之際,更有翻騰的雲氣,輕搔旅訪過客的心海。
文字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野旅行
無需爬山的合歡山海拔3422公尺 合歡群峰的最高山,也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園區西界的高山之一。登山口沿稜線上行約1小時路段,步道陡峭宜緩步而行,此區段是每年5-6月紅毛杜鵑花開時,最佳的賞花地點。(海島型的高山,和我們一起感受不同的春、夏、秋、冬)
文字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野旅行
碧綠神樹齡超過三千餘年 位於中橫公路128公里處,碧綠神木為香杉(巒大杉),樹齡超過三千餘年,樹高約50公尺,樹徑3.5公尺,是中橫沿線最巨大的神木。位於慈恩與碧綠間,巒大杉是台灣原生植物中,樹高最高者,最高可達70公尺以上,也是造林樹種之一。
文字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野旅行
美麗的砂卡礑溪,步道分級: 景觀型、步道長度:4500 公尺、步行時間: 往返約3-4小時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5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 砂卡礑溪十六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 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而溪水也將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 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
歷史人文
砂卡礑步道是日治末期所建,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1940年,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在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引立霧溪水 至發電廠發電,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將水輸送至發電廠。此外,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而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 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的。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 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文字來源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圖/野旅行
太魯閣牌樓建立於1960年5月9日 東西橫貫公路開鑿之紀念先民心血之表徵,具時代意義,且建物屬中國北方宮殿樣式牌樓,在台灣具稀少性,不易再現。
太魯閣國家公園/花蓮縣文化資產列表